本文是”学而第一“篇笔记,仅将自己的划线导出整理,希望大家能够一窥《樊登讲论语》一书。
学而时习之:如何应对人生中的一切痛苦#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对个人而言,学习是一辈子的事。如果我们也这样认为,就会明白,摆正学习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事情,要放在第一句来讲。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概括了我在“樊登读书”讲过的两本非常重要的书,一本叫作《刻意练习》,一本叫作《终身成长》。
学而时习之,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,面对困难时应该怎么办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通常在两种情况下会遇到困难:第一种情况是根本不学。
第二种情况是对于已经开始学习的人,要如何去应用和内化。
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,如何看到他人的力量给自己所带来的改变。
我们与他人合作时要培养开放的心态,这是一种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。
学而时习之——自修;有朋自远方来——共修;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——修行的结果。
君子务本:“微习惯”有多重要#
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
人最应该抓住的根本是孝悌——先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,先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。
我在“樊登读书”推荐过一本书,叫《原生家庭》。
“其为仁之本与”,也就是说,我们把家庭关系处理好是最重要的。
我还想到了一本我推荐过的书——《掌控习惯》。
如果我们每天能够对自己的微习惯有一点点调整,那么一年或者五年以后,将会收获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人们总是容易高估一年中的变化,同时又会低估五年到十年的变化。如果你坚持做一些小事情,经过五年到十年,你的生活会发生巨变,但很多人却没有耐心去等待“长期的结果”,却总期待着“短期回报”,希望自己能在几个月,或者一年之内有一个大的变化。
撒切尔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小心你的思想,它会变成你的语言;小心你的语言,它会变成你的行动;小心你的行动,它会变成你的习惯;小心你的习惯,它会变成你的性格;小心你的性格,它会变成你的命运。”
一个人最重要的,不是追求远大而虚无的目标,而是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好。在家庭中,努力成为好父亲、好丈夫,抑或好母亲、好妻子。以此为基础,你跟整个社会的关系便会逐渐理顺,你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,为国家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巧言令色,鲜矣仁:如何从面部表情识人#
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
什么叫刚毅木讷,就是说一个人刚毅、果敢、质朴而沉默寡言。
所谓过犹不及,凡事一旦超过尺度,就缺乏真诚,它背后一定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。
真正的恭敬是有尺度的,是带着尊敬的态度,进行平等的对话。倘若是虚假的恭敬,则会表现得很过分、很夸张。
一个人如果想费尽心思取悦另外一个人,他的表情会不断地变化,毫无风骨。
对一个人而言,保持真诚的生活态度,是非常重要的。人跟人之间最好的状态,就是有话说话,没话静坐。两个人安静地坐着,但不会觉得尴尬,这才是朋友相处的最佳境界。
我们生活中,真的不需要那么热闹的关系。我们需要的是安安静静的、真诚的、踏实的、相互理解的关系。有问题可以说出来,还可以坦然地指出对方的缺点。
如果你愿意将这句话理解得更透彻的话,我推荐你阅读如下书籍:《演讲的力量》《高效演讲》《关键对话》。
有话则长,无话则短,这才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。
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往真诚的,真诚本身就是道路。
吾日三省吾身: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#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你经常要问问自己,因为一个人最怕的是不会反身自问。
我推荐过《思辨与立场》这本书。《思辨与立场》提醒我们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。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,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性的反思。
一个人,应当经常性地停下来问自己几个问题:我还有初心吗?我是不是在做我之前想做的事?我有没有变成一个连自己都讨厌的人?
曾子的三个问题,第一句“为人谋而不忠乎”是关于事业,第二句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”是关于人际关系,第三句“传不习乎”是关于修养。
在事业层面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什么叫忠?尽心竭力。
尽心竭力的核心,是带着思想工作。很多人工作久了就麻木了,每天流水线式地操作。倘若有一个人想的却是:“我怎么把这事做得更好?”这才叫作忠心。
“为人谋而不忠乎”的核心是,一个人是不是带着思想在工作,你是不是每天真的替老板在思考问题。
在人际交往方面: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”跟别人交往要保持信用。
可讲信用真的那么容易吗?
第一,可能是不想做
第二,可能是你答应了别人的事,却做不到。
第三,可能是很多人体会不到的,就是以为自己遵守了承诺,以为自己做到了。
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,大部分的人会遇到不想做、做不到或者以为能做到的事情。
每个人都是老师,每个人都在影响别人。
我推荐过一本书,叫《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》。书中提醒领导,要求员工做到的事,自己必须先做到。
曾子的这三问,我称为“灵魂三问”。我们每天要问问自己,在事业上,有没有带着思想去好好工作;在人际关系上,有没有言而有信,有没有努力做到理解他人,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;在修养方面,能不能用对别人的要求来提醒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,既传又习。
关于“传不习乎”,我更倾向于认为是一个人教给别人的东西,自己有没有不断地使用。
敬事而信:带着敬畏心工作,怀着同理心管理人#
子曰: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
关于敬事,我分享过两本书:一本叫《扫除道》,一本叫《匠人精神》。
如果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能够把这句话挂在耳边,记在心中,“敬事而信”,就会尊重自己的工作,以工作为荣。
“敬事而信”也是治理国家的首要方法和原则。“敬事而信”的“信”,就是你要与团队之间、与臣民之间拥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。
如果老板说的话,大家都嘻嘻哈哈的,不放在心上,公司就没有向心力。
“节用而爱人”也是重要的管理方式。公司要做到节用,节用是讲经济,公司得有现金流保持良好的运转。
公司真正的健康,不仅仅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,而且是来自人的健康,在于所有人都在不断成长,越来越有劲。
一个创业者要知道现金流是很重要的,要节用而爱人,要想到员工的成长,不要朝令夕改,不要整天折腾员工。
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:学习的最佳路径#
子曰:“弟子,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“出则悌”,指的是行走社会,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,能够把别人视为自己的兄弟,真心相待,尊敬别人,诚恳地沟通,将他人当作自我修炼的对象。
“谨而信”,“谨”就是不夸夸其谈,遇事不信口雌黄。
“泛爱众,而亲仁”,是指你要能够爱更多普通的人,亲近有德行的人。
爱这个世界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。
如果一个人有能力爱更多的人,永远考虑到他人的感受,这就是“大爱”,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了不起。
这种对世界的爱,对他人的爱,来自完善的人格。当你的内心拥有了完善的人格,你才有能力去关爱这个世界上那些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。
“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”,分别是跟父母一起修炼,用他人来修炼,用事情来修炼,并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地修炼
“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的意思,就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把能够修炼的部分都练得差不多了,还应该有其他的追求。这时候,我们再来学外在的表现,学礼、学义、学仁。
“行有余力”——当已经解决了生活的问题时,能够明白自己还需要追求其他更美好的东西。
贤贤易色:别沉迷于外在的美好#
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;事父母能竭其力;事君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!”
要去关注内在的美,而不要过于看重外在的东西。
“能致其身”,就是能够努力、能够奉献。
学习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知识,还要学做人。
我分享过一本书叫《大学的终结》
为善和孝顺,都要看心,不能只看行为。
“贤贤易色”,就是告诉年轻人,要去崇拜内在优秀的,而不能崇拜那个只会打扮自己的。
不重则不威:端庄和假正经只有一线之隔#
子曰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。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己者。过则勿惮改。”
庄重、踏实的背后到底应该是什么?我思考了一下,应该是原则和立场。
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学问,与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行为方式牢牢地绑在一起,这才叫作“固”。
“无友不如己者”,代表着我们对人生的积极追求,我们在人生进步的路上,要主动结交的是那些有闪光点、能让我们有所启发的人。
“过则勿惮改”中的“惮”是忌讳的意思。一个人总会犯错,如果你犯错了,不要耿耿于怀,不要忌讳这件事。
《终身成长》提醒我们,错误是学习的机会。当我们面对错误时,很容易产生的反应是生气、遮掩、文过饰非,这样,错误只会越来越大,你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去弥补错误。
内化的过程,就是要能够以忠信为根本,去追求向更好的人不断地学习,如果犯了错,别怕改正。实际上,就是把人际关系中他人的力量和自身的终身成长结合起来,这就是学习最好的路径和方法之一。
慎终追远: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未来#
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!”
对于生命的终结有所重视,是很有意义的,它会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提升,会让我们珍惜时间,从而认真、严肃地对待当下的生活。
“慎终”是看你自己的未来,“追远”是看你自己的过去。
我认为“厚”是厚重之意,就是民风变得诚恳、踏实、朴素、勤奋。当一个地方的民风变成这样时,人们就会相信劳作的价值,就会敬畏自然法则,就不会去走捷径,不会欺骗自己、欺骗他人。
人们品德厚重、慎终追远,既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度的,也要知道我们肩负着传承历史的责任,了解我们是怎么一路走来的。
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:每天都应当做好正向积累#
子禽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温指的是温和、不走极端。
良指的是善良。一个人对他人和蔼,不愿意与人为敌。
恭指的是谦恭,不说大话,遇事不必称“我肯定搞得定”。
俭指的是俭朴,不奢华、不做作。
让指的是谦让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,面对是非,自我审视、谨慎判断就好了。尽心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,不必理会外界的毁誉褒贬,至于得失成败,则安然接受。
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,随顺因缘。每一个人能做的事,是每天让自己有正向的积累,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,除此之外的很多事则要顺其自然,因为没有那么重要。
一个善争的人,内心往往会焦虑,会走偏门,做很多动作变形的事,树立很多的敌人。
三年无改于父之道:传承好的家风、家训、价值观#
子曰:“父在观其志,父没观其行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!”
如果一个人只按长辈的方式做事,那根本没有办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。
我们要传承的是家风、家训、价值观。
礼之用,和为贵:“以和为贵”绝对不是和稀泥#
有子曰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,斯为美;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。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
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、不同的意见、不同的价值观,但是我们可以和谐相处,这是靠礼来约束的。
各种事情,无论大事、小事,不分场景,都一味地追求和谐,有时候可能也行不通。
如果为了追求和谐而不守礼,也是行不通的。
没有规矩、礼法约束,只想要以和为贵是不行的。真正的和谐是要靠礼来节制的,需要有理、有法
如果一切事物都讲究和谐,人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商量着来,都没有原则、没有规矩、没有章程,那么社会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就太高了。本来是为了和谐,却反而会走向混乱。
信近于义,恭近于礼:无原则守信是愚,过分恭敬是失礼#
有子曰:“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。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。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”
“信近于义”的意思是一个人讲信用是好的,但必须符合大义。
一个人不要乱讲信用,不要无原则地守承诺。你的信用一定是跟义有关的。
恭近于礼才能够远离耻辱,我们的恭敬要有尺度,要以礼法为底线。
“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”,给了我们一把尺子,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尺度,告诉我们学习礼法的重要性。
有很多事情,哪怕是你认为好的事情,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,要能够掌握尺度,而尺度是通过学习得来的。
居无求安:当我们贫穷时,如何自在地生活#
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
无求”并不是强调完全“不求”,而是我们要知道“求”没有穷尽
“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”,意味着一个人在还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物质条件时,已经应该开始学习了。不是非要等到安居立业、衣食无忧,才去学习和成长
一个人为什么会拖沓、迟钝?就是他心中没有力量,他的自尊体系还不够完整,自尊水平还不够高,总想着“我还没吃饱饭,没有好地方住,因此,我不管干什么都没劲”。
“有道”代表有道之人,就是你要好好地做事,去寻找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的人,向高尚之人学习怎么做人。
“正焉”,就是控制好你的欲望,让自己能够走在正道上,而不是走歪门邪道,去做那些让家人感觉耻辱的事。
什么是好学?好学就是要不断地摆脱个人的动物性的过程。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动物性和社会性这两种特性。
当你能够做一个好学的人时,你便开始降低你的动物性,而去提升你的社会性。你的理性会逐渐代替欲望,能够感知到社会上还有其他人,我们不要只为了自己谋利,还要为了别人去付出、去协作。
贫而乐道,富而好礼:最高级的金钱观#
子贡曰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子曰:“可也;未若贫而乐道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子贡曰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’其斯之谓与?”子曰:“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!告诸往而知来者。”
不患人之不己知:关注影响圈以内的事情#
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
人之不己知,就是别人不了解自己。
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,你要担心的是你不了解别人。
别人知不知道你是结果,你知不知道别人是原因。
我们能够担心的部分,一定是原因的部分;我们不必担心的部分,是结果的部分。
你应该关注的事是影响圈以内的事情,关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,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上,让自己变得更加谦虚、更加敏锐。
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”这句话看似简单,其实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、做事的方法和人生的态度。
本文飞书文档:《樊登讲论语》”学而第一“篇笔记